上海建信资本投资组合企业最新动态Vol.02,2022发表时间:2022-07-14 13:38来源:建信资本微信公众号 上海建信资本持续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投资,聚焦于重大疾病和重大临床需求,深度关注生命健康。一起关注上海建信资本投资组合企业最新动态。 ◆ ◆ ◆ ◆ 和誉医药泛FGFR抑制剂ABSK091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在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2022年6月2日,和誉医药(香港联交所代码:02256)宣布,其在研的泛FGFR抑制剂ABSK091与百济神州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的联合用药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研究许可,即将开展针对尿路上皮癌的II期临床试验。这也是国内首个泛FGFR抑制剂与肿瘤免疫药物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 ABSK091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FGFR亚型FGFR1、2 和3 抑制剂。对多种FGFR基因改变肿瘤模型的研究显示,其在体内的疗效良好,具有很强的与其他靶向或免疫药物结合的潜力。 和誉医药目前正在中国开展一项针对ABSK091单药治疗尿路上皮癌的临床II期试验。与此同时,国内外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FGFR抑制剂与抗PD-1抗体联用对尿路上皮癌潜力巨大。 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约20万人,其中约30%FGFR基因异常。我们希望即将开展的ABSK091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快其在国内的临床开发进程,从而尽早将这一极具潜力的新药疗法带给患者。 关于ABSK091 ABSK091,前称AZD4547,是一款针对FGFR亚型1、2 和3 的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在和誉医药获得ABSK091(AZD4547)的许可之前,阿斯利康已针对AZD4547 完成了四项临床试验,包括两项I期试验和两项II期试验。其中,在一项针对在先前治疗基础上取得进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BISCAY临床Ib期试验中,ABSK091(AZD4547)单药治疗组实现了31.3%的总缓解率。2019年11月,和誉医药与阿斯利康签订独家授权合约,获得ABSK091(AZD4547)的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 关于替雷利珠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是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于2020年3月在中国商业发布。在中国已经获批了6 项适应症,包括联合化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全面批准,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联合化疗,以及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有条件批准其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两次治疗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在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或在含铂化疗新辅助或辅助治疗的12 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的),以及用于治疗已接受至少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这些适应症的全面批准取决于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验证性临床试验的结果。目前替雷利珠单抗正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疗法开发针对一系列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治疗适应症。 和誉医药全球首个高选择性FGFR2/3抑制剂ABSK061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022年7月4日,和誉医药(香港联交所代码:02256)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口服高选择性FGFR2/3抑制剂ABSK061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款正式进入临床阶段的高选择性FGFR2/3抑制剂。 本次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的临床试验(ABSK061-101),是ABSK061的首次人体试验,旨在评价ABSK061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并确定ABSK061口服给药的推荐2期剂量(RP2D)以及评估初步的临床疗效。目前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开展。 ABSK061是和誉医药独立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一款新一代口服、高活性、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2/3抑制剂。多个第一代泛FGFR抑制剂已在针对多种携带FGFR2/3变异的肿瘤中展现出临床疗效并在包括中国和美国的全球范围内逐步获批上市,但安全窗及药效均受限于FGFR1抑制相关副作用。 通过降低对FGFR1的抑制以及保持对FGFR2/3的高活性,ABSK061作为第二代FGFR抑制剂有望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安全窗及疗效,并逐步取代第一代泛FGFR抑制剂。 除肿瘤以外,ABSK061还具备拓展用于治疗包括软骨发育不全在内的非肿瘤适应症的巨大潜力。 关于和誉医药 和誉医药(香港联交所代码:02256)是一家立足中国,着眼全球的创新药研发公司。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拥有多年顶尖跨国药企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并参与了多个临床及上市新药的研发。和誉医药专注于肿瘤新药研发,以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和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为核心,着眼病患及医药市场的需求,秉承国际新药开发的理念和标准,致力于开发新颖及高潜力药物靶点的潜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创新药物,用于改善中国及全球病人的生活质量。自2016年成立以来,和誉医药已建立14款肿瘤精准疗法和肿瘤免疫治疗候选药物(包括6款临床阶段资产及8款临床前阶段资产)组成的综合管线。截至本新闻发布日期为止,我们已于全球四个国家及地区取得13项IND或临床试验批准。 维立志博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其LBL-007最新临床研究数据 2022年6月4日,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维立志博”)宣布在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6月3日至6月7日于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期间公布其抗LAG-3抗体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黑色素瘤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结果。该项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扩展的I期临床研究。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未接受过抗PD-(L)1治疗的肢端型患者中。 研究摘要信息如下: 标题:Anti-LAG-3 antibody LBL-007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melanoma: A phase Ⅰ, open-label, multicenter, dose escalation/expansion Study 报告形式:壁报展示 牵头研究者:北京肿瘤医院 郭军教授 研究例数:37例 摘要编号:9538 本研究包括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两部分,在剂量递增阶段未观察到DLT,未达到MTD。两部分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32例患者疗效可评估,ORR为12.5%,DCR为53.1%。未经抗PD-(L)1抗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亚型的ORR分别为27.3%和0%,DCR分别为81.8%和50.0%。经抗PD-(L)1抗体药物治疗耐药患者(n=11),DCR为18.2%。PFS和OS正在观察中。 维立志博董事长康小强博士表示:“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有效性信号及安全性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心。我们将继续探索LBL-007在其他适应症中的使用,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可耐受、有效的全新治疗选择。” 关于黑色毒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致死性的皮肤癌,源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转化。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将有约132000人被诊断出患有黑色素瘤,每年约有37000人死于该病[1,2]。相比发达国家,黑色素瘤虽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成倍增长[3]。临床研究发现I、II、III和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90%、70%、40%和不到10%,IV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7个月[4]。早期确诊可通过手术切除原发性黑色素瘤肿瘤,从而可能将5年生存率或10年生存率分别提高至92%和89%[5]。在已转移的晚期黑色素瘤病例中,患者一年生存率可降至35%~62%[6],因此,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黑色素瘤治疗药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传统药物治疗到免疫疗法,为广大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Curr Oncol,2017,24( 3) : 168-175. [2] Cancer,2017,123 ( S11) : 2130-2142. [3] Chin J Cancer Res,2019,31( 4) : 578-585. [4] Oncologist,2011,16 ( 1) : 5-24. [5] CA Cancer J Clin,2016,66( 1) : 7-30. [6] J Clin Oncol,2009,27 ( 36) : 6199- 6206. 关于LBL-007: LBL-007是一种靶向LAG-3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IgG4/κ亚型,与人LAG-3有高度亲和力,通过阻断LAG-3激活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临床前模型中,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LAG-3的双重抑制预计会协同增加针对肿瘤生长的免疫反应。LBL-007单药的Ⅰa期部分研究结果已在2021年ASCO中公布,目前LBL-007联合用药有2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 LBL-007的作用机制 关于维立志博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由资深留美抗体药物研发团队在南京创立。2014年以来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肿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抗体新药研发,聚焦尚未满足的医药需求,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公司在单靶点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上,已经拥有十多个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抗体项目组成的丰富研发管线。公司将不断拓展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及、可负担的新药,满足尚未满足的医药需求。 伟德杰生物宣布VDJ-001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国内IIb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给药 2022年5月31日,北京伟德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德杰生物)宣布其在研产品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研发代号:VDJ-001)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IIb期临床研究已于今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多次给药,安慰剂及阳性药托珠单抗对照,两个剂量,共4组,每组45例,总共180例患者的IIb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VDJ-001在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该项临床研究正在全国16个中心积极推进中,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能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关节侵蚀性炎症,畸形及功能障碍。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1:4,可发于任何年龄,以30到50岁为发病的高峰。该病病因不明,在中国大陆的患病率约0.42%,低于美欧的约1.5%。尽管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指南/共识亦将IL-6R靶向药物作为生物类DMARD疗法的主要选择之一,其中托珠单抗的药效和成本均优于药王修美乐[1-3]。即便如此,该病领域仍有大于50%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最大缓解,造成身体机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急需开发疗效更好的创新药物,以应对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atol. 2021, 73(7):1108-1123. [2]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2(1):51-59. [3] Comparative Cost per Response for 4 Clinical Endpoints with Tocilizumab Monotherapy vs Adalimumab Monotherapy in a Head-to-Head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uperiority Trial (ADACTA)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heumatol Ther. 2020,7(1):165-171. 关于VDJ001 VDJ-001是由伟德杰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IL-6R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由CHO细胞通过DNA重组技术表达获得,能与可溶性和细胞膜IL-6受体(sIL-6R和 mIL-6R)特异性结合,阻断下游信号传导。临床前研究显示,VDJ-001在亲和力、体外生物学活性以及体内动物模型等主要药效学特性方面均超越同靶点药托珠单抗。 目前,VDJ-001已经完成两项临床研究。首项在国内健康受试者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PD特性。在另一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研究中,VDJ-001与托珠单抗进行了单次给药的头对头对比试验,数据显示VDJ-001在低剂量组已表现出同类最优的潜力。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伟德杰生物启动了VDJ-001对180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IIb期临床研究。对此,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IL-6R作为特征性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了本领域的共识。伟德杰生物将这种慢性病作为药物研发的重点,体现出药企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度关注。作为临床医生,也愿意提供临床支持,和药企紧密合作,推动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的研究。预祝VDJ-001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 伟德杰生物创始人、CEO李自强博士表示:非常高兴看到VDJ-001国内IIb期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上首次给药,非常感谢栗占国教授领衔的多中心团队,胡建康主任领衔的萍乡市人民医院团队,斯丹姆医药团队和伟德杰团队的努力付出。期待VDJ-001在栗占国教授的带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历经十年研发,VDJ-001的亲和力为托珠单抗的数百倍,生物学活性为托株单抗的20多倍。从药物发现,临床前,以及到类风关适应症的早期临床研究阶段,VDJ-001自始至终都秉持与托珠单抗头对头的研发策略。我预祝VDJ-001在类风湿关节炎的IIb临床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 关于伟德杰生物 伟德杰生物拥有独有的、国际领先的、模拟人体抗体成熟机理的抗体亲和力提高平台。伟德杰生物是一家以自身免疫病为切入点的创新型抗体/蛋白药研发企业,是国家以及北京市科委重大新药创制责任单位,是北京市科委的医药健康重点创新研发支持企业,2022年伟德杰生物被授予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重点开发拥有国际知识产权的,潜在“Best-in-class”自身免疫疾病抗体/蛋白药物。 公司所有在研产品均属于国家1类新药,其中三个先导产品具备同类最佳的潜质,后续多个产品均具全球创新性。迄今为止,VDJ-001项目已有两个适应症进入Ⅱ期临床研究,VDJ-002项目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已经入组完毕,VDJ-006项目也已获得CDE的正式受理,VDJ-010项目即将提交IND申报。这个丰富的在研管线旨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罕见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和更全面的药物选择。 华辉安健在研乙肝新药HH-006于澳大利亚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2022年6月6日,华辉安健宣布其在研乙肝病毒(HBV)中和抗体HH-006,已于近日在澳大利亚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本次临床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HH-006在健康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这也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乙肝中和抗体首次正式在海外开展临床研究。 华辉安健首席执行官陈彬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款针对全新靶点——HBV PreS1而开发的乙肝中和抗体HH-006,可以成为实现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药物,并尽快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HH-006是华辉安健首创、Fc段工程化改造、可用于皮下注射且支持长周期给药的乙肝病毒中和抗体,靶向乙肝病毒表面大包膜蛋白的前S1(PreS1)区。HH-006能够直接阻断乙肝病毒与受体NTCP(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的结合,有望高效抑制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感染,并清除游离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我国约有8600万例,全球每年有约100万人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死亡。由于目前临床中尚无能够实现治愈或功能性治愈药物,慢性乙肝仍是许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关于HH-006 HH-006是一款Fc段工程化改造的乙肝中和抗体,可通过直接阻断乙肝病毒和受体NTCP(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的结合防止病毒进入肝细胞,有效打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持续存在的感染和再感染循环,介导免疫效应以清除游离病毒与被感染细胞,并诱发免疫机制发挥作用,从而有望实现慢性乙肝的临床功能性治愈。 关于华辉安健 华辉安健是一家创立于中国北京,专注于病毒学和肿瘤学创新药物发现及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公司聚焦抗病毒(新冠、乙肝、丁肝)和免疫肿瘤学两大疾病领域,现已形成从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转化科学研究、临床开发到生产与注册的“端到端(end-to-end)”研发体系。目前,公司已成功将包括有望实现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单克隆抗体HH-003和HH-006、广谱抗冠状病毒融合蛋白HH-120、免疫肿瘤抗体HH-101等5款具有潜在“First-in-Class”或者“Best-in-Class”的在研药物推进至临床开发阶段,并计划启动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工作(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南非及澳大利亚等),致力于让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尽快造福全球患者。 东方百泰子公司百泰生物尼妥珠单抗治疗局晚期鼻咽癌长期生存结果公布,疗效显著,成功入选ASCO2022重磅口头报告 2022年6月3日-6月7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领域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召开。 由东方百泰子公司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发起,福建省肿瘤医院潘建基院长牵头,全国24家研究中心参加的“尼妥珠单抗(泰欣生®)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注册临床研究”。这项研究是局晚期鼻咽癌全球唯一大样本,随机对照Ⅲ期研究,成功达到预设主要研究终点,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给局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研究入选了ASCO2022的口头报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艳教授代表全体研究团队大会上进行了报告。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与EB病毒、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2020年GLOBOCAN报告显示全球鼻咽癌新发患者129079例,死亡72987例。我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新发62444例,占全球48.4%。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血涕、鼻出血等症状而就诊,因此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已经属于局部晚期(III-IVA期),局部晚期鼻咽癌约占鼻咽癌发病率的70%以上。同步放化疗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推荐治疗方法,但治疗后仍有20-40%的患者出现远处器官转移。 尼妥珠单抗(泰欣生®)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注册临床研究共入组483例,按3:1随机至试验组(同步放化疗+尼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200mg/周,每周一次,共7-8周)或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安慰剂),主要研究终点为5年总生存(OS)率,次要终点为局部缓解、局部无复发、无远处转移和无疾病生存率。 试验组(n=361)和对照组(n=121)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75.7(74.1-78.2)个月和为73.6(71.4-75.9)个月,数据截止2021年9月28日,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相比,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显著改善5年总生存率,死亡风险降低了36%(76.9% vs. 64.3%, HR=0.64,95%可信区间[CI],0.55-0.72 ,P=0.042,),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与放化疗组对比,尼妥珠单抗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延长了8个月(50.6个月 vs 42.6个月)。各亚组人群均显示死亡风险下降。针对近期疗效,无论是全人群还是可评价人群,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均提高了1-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全人群提高了11.8%(57.3% vs 45.5%,P=0.023),可评价人群提高了13.3%(62.4% vs 49.1%,P=0.014)。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的安全性良好。 ![]() 综上,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近期完全缓解率,显著延长5年生存率,死亡风险降低36%,中位DFS延长8个月,且安全性良好。该前瞻性试验结果验证了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给局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东方百泰子公司百泰生物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取得重大突破,III期研究中期分析入选2022 ASCO壁报讨论 2022年6月3日-6月7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领域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召开。ASCO年会汇集了世界众多一流的肿瘤学专家,以展示肿瘤的最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特点,讨论当前国际先进的治疗方式和方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 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牵头开展的,国内19家单位参研的“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局晚期食管鳞癌有效性的多中心III期研究(NEXCELL1311研究)”的中期分析已经完成,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相关结果被ASCO 2022接收,山东省肿瘤医院孟雪教授将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壁报讨论。 中国食管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在2015-2020年一直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重¹⁻²。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食管癌约90%为鳞癌,70%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治疗策略以局部联合治疗为主。中位生存期约17-54个月³。目前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为不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的标准首选方案⁴⁻⁵。在进一步优化疗效的探索中,无论是提高放疗剂量还是放化疗前加入诱导化疗均未显示获益⁶⁻⁹。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联合治疗策略。 ![]() 图1 ASCO年会的研究背景汇报图 尼妥珠单抗是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针对EGFR的人源化比例达到95%的单克隆体,2008年在我国上市,是我国第一款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古巴、巴西等7个国家均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而被批准用于食管癌的治疗¹⁰⁻¹²。为验证尼妥珠单抗治疗中国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牵头发起了该项研究。 ![]() 图2 ASCO年会现场的研究背景汇报图 研究共入组201例患者,其中1名患者未接受治疗,参与治疗的20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99例,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紫杉醇(45 mg/m²,D1,每周1次)+顺铂(20 mg/m²,D1,每周1次)共7周+放疗IMRT(总剂量59.4 Gy/33f),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400 mg,D1,每周1次,共7周。末例入组完成后随访5年。主要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生活质量(QoL)。 中期分析时共162例受试者可评估,试验组80例,对照组82例。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较单纯放化疗治疗局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R)分别为32.5% vs 12.2%,P=0.002,完全缓解率提高了20.3%;两组的ORR分别为93.8% vs 72%,P<0.001,提高了21.8%;DCR也有提高趋势,分别为98.8% vs 91.5%,P=0.064。 ![]() 图3 ASCO年会现场的研究结果汇报图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靶病灶个数均不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经多因素校正后两组CRR、ORR、DCR的差异仍然显著。安全性方面,尼妥珠单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分别为36.4% vs 35.6%(P>0.05)。3-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 vs 10.9%(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最常见(>1%)的3-5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发热、感染性肺炎、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营养不良性贫血。 由于PFS、OS事件数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尚未确认ORR、DCR等短期疗效的改善能否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该研究仍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随访将于2025年8月结束,期待能有令人振奋的结果。 关于东方百泰 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百泰)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抗体及大分子蛋白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覆盖全产业链的抗体药物平台。治疗领域涵盖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眼科、呼吸等疾病,产品类别包括单抗、双特异抗体、融合蛋白药物等。现已拥有上百人国际化的专业抗体研发团队,通过为患者带来创新差异化疗法,致力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 基准PulmoSeek™完成欧盟CE Mark,并获得荷兰CIBG当局签发的IVD欧洲准入许可 2022年6月15日,基准医疗宣布,公司研发的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检测的肺癌无创早检产品PulmoSeek™Lung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ssay完成了欧盟IVDD CE Mark,并获得了由荷兰CIBG当局签发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NL-CA002-2022-71591。 PulmoSeek™适用于5-30mm的肺结节人群的良恶性诊断,在前期14家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充分验证了该产品优异的性能: 1)在6-20mm结节亚组中,灵敏度为100.0%; 2)在I期肺癌亚组中,灵敏度为97.1%; 3)对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均有优异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4.7%、96.4%; 4)在头对头的研究中显示,PulmoSeek™的性能显著优于PET-CT检查、梅奥模型(Mayo Model)和退伍军人模型(Venterans Affairs Model),将为肺结节患者的精准管理提供一种创新的无创检测方案。 相关成果已于2021年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影响因子:14.808)。 基准医疗产品部资深总监郭元杰先生表示,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GLOBOCAN 2020癌症数据,肺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20万,死亡约180万,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18%)。LDCT作为肺癌筛查技术已经获得国内和国际临床指南的广泛认可,但LDCT筛查后肺结节人群的精准管理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PulmoSeek™ Lung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ssay可通过对肺结节人群的良恶性精准诊断,实现对肺癌的早诊早治。目前基准医疗已有多款产品获得美国FDA和欧盟IVD相关资质,此次PulmoSeek™欧盟市场的准入许可,将进一步推动这项创新型的精准医疗产品尽快造福更多的全球肺结节患者。 基准医疗与华西医院达成合作,联合开发肺癌早诊产品并推动其产业化 2022年6月29日,基准医疗宣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双方联合开发/申请的专利《用于检测肺结节良恶性的甲基化分子标志物组合和应用(202111539702.3)》达成专利申请权转让协议,双方将继续联合开发基于DNA甲基化标志物的辅助提升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率的肺癌早诊产品,并协同推进其产业转化。 专利申请权转让相关事项已于近期在华西医院完成院内公示。 ![]()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如何精准地诊断早期肺癌,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评估肺结节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但其对肺癌检测的有效率/诊断率/灵敏度有限(5%-76%,平均为31%[1]),相当比例的肺癌患者无法通过该检查获得明确诊断。 致力于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基准医疗范建兵教授团队和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刘丹教授团队自2019年启动合作,联合开发基于DNA甲基化标志物的辅助提升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率的肺癌早诊技术/产品,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研究成果 2021年10月,联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linical Epigenetics》(2021 IF=6.613)发表研究论文“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by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2],筛选鉴定出涉及7个基因的11个肺癌特异性甲基化分子标记物可用于鉴别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优选其中5个甲基化分子标记物构建分类模型,在128例样本构成的测试集(test set)中AUC为0.93、灵敏度为82%、特异性为91%;在111例样本构成的独立验证集(independent validation set)中AUC为0.82、灵敏度为70%、特异度82%。在华西医院的头对头实验中,它的整体性能优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双方开发出适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的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活检组织的肺癌早诊产品——PulmoPath(费安康TM),并协同推进包括LDT、IVD等形式的产业化合作,以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率,为医生和患者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积极参考。 未来,基准医疗仍将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其他顶尖临床机构展开广泛项目合作与产品共研,为我国肺癌早筛早诊早治事业提供“基准方案”! 参考文献: [1] 邱志新, 李为民. 肺部结节的诊断及处理进展[J].华西医学, 2018(1):8-14. [2] Li L, Ye Z, Yang S, Yang H, Jin J, Zhu Y, Tao J, Chen S, Xu J, Liu Y, Liang W, Wang B, Yang M, Huang Q, Chen Z, Li W, Fan JB, Liu D.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by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 Clin Epigenetics. 2021 Oct 7;13(1):185. doi: 10.1186/s13148-021-01163-w. PMID: 34620221; PMCID: PMC8499516. 关于基准医疗 基准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采用国际先进的甲基化高通量测序进行癌症早筛早诊产品开发的公司。创始人范建兵博士是基因检测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拥有近30年从事人类基因组学、基因芯片(Microarrays)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的经验。基准医疗是国內较早将ct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肿瘤早诊的企业,并自主构建了全球较大的中国人群癌症早期甲基化数据库。 自创立以来,基准医疗一直致力于自主开发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单癌种、多癌种乃至泛癌种早筛早诊产品,产品管线覆盖了包括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和泌尿系统癌症在内的超过70%高发癌种。此外,基准医疗还自主打造以肺癌早筛早诊和治疗为中心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 ◆ ◆ ◆ 关于上海建信资本 上海建信资本成立十余年,立足上海辐射全球,在董事长方朝阳先生的引领下持续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投资,深度关注生命健康。上海建信资本投资聚焦于重大疾病和重大临床需求,目前已完成生物医药领域39家具有一流团队和技术实力的优秀企业的投资,助力其发展成为行业明星企业,其中8家企业登陆港交所、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上海建信资本汇聚资深职业投资人和科学技术顾问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丰富的创业、投资经验、行业洞察和产业资源,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投资机构。 上海建信资本品牌曾获得清科集团颁发的“创业投资机构100强”、“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20强”等荣誉称号。 投资组合 Jianxin Portfolio ![]() |